如何让孩子变为自主学习?
来源:转三棵树 作者:淘老师 发布时间:2020-08-25 10:22:00 点击量:6921
孩子都有一种依赖性,只要有人替他着急,他自己就会懈怠。
当父母过多的参与他的学习时,他就会认为学习是父母和他共同的事,甚至于完全是父母的责任。既然什么事情父母替他想好了,他也就用不着操心了。这一点,其实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。
尽管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是家庭的中心,可是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懂得,孩子一旦离开家庭,今天来到学校或者明天走向社会,哪怕是小皇帝也得服从集体需要,不会再是中心了。因此,父母应当使孩子认识到:学习是他自己的事。现在艰苦的学习,是为了将来他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,而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。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,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,如果没有足以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,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。只有当孩子认识这一点,他才能不等不靠,加倍珍惜学习的机会,而越发投入,学习也更有收获。我们必须要提醒各位父母,说到底,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,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!当然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,也希望孩子懂得这个道理,孩子为什么还是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呢?
孩子的学习动力其实有两种,一种是内生动力,一种是外在动力。儿童行为与心理学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:这两种动力就像紧挨在一起生长的两棵大树,它们的生长经常不是同步的,而是此消彼长的。换言之,如果学习动力都是外界的力量所给予,那么造成的状况往往是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萎缩。如今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,在很多家庭已经表现得不能再强。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,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酷暑当头,都可以看到家长车载手推,运送睡眼惺忪的孩子四处上辅导班;家长用电动车驮着孩子上下学,一路上都在严厉拷问孩子的功课,到了家中,哪怕没有时间做饭洗衣,都要像个牢头一样,呼喝孩子好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。如此一来,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蹿生成为一个巨人,而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却萎缩成一个侏儒。孩子常常在严厉的管束、无边的压抑中生出逆反心理:妈妈像个牢头管牢犯一样管着我,她要我学习好,还不是为了她自己有本钱到朋友圈里去吹嘘,为了她自己能收获上百个赞脸上有光,她体会到我的痛苦没有?体会到我每天觉都不够睡,每天被各种功课填满的痛苦没有?她有多么自私!
不知道你家是否是这种状况:家长的喜怒哀乐全被孩子的成绩左右,孩子考好了,家长比自己升职加薪还要喜出望外;孩子没考好,家长那个垂头丧气,比股市暴跌自己的投资全被套牢还要满脸绝望。这样的表现成为常态后,孩子一考试就感到有芒刺在背,满手都是冷汗。时间一长,孩子觉得学习是为妈妈学的,不然,为何妈妈要为我的89分捶胸顿足、伤心不已?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,小姑娘没有考好,妈妈想到这一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驮女儿四处上课的辛苦,气恼兼伤心,不禁号啕大哭。小姑娘很镇定地站着给妈妈递纸巾,反而劝慰她说:
“妈妈,学习是我的事又不是你的事,你干嘛这么经不起打击?你一个快40岁的人了能不能遇事镇定点儿?一次月考就把你搞成这样,以后万一我中考、高考没考好你怎么办?哪个成功者不是失败了很多次的?连我们老师也说,考试有难有易,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,一定要尽快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中走出来……”女儿的话,在妈妈的心中犹如轰响一个炸雷,促使她思考自己认识上的盲区:孩子的学习,究竟是为她自己,还是为家长的脸面?孩子的学习,究竟是为她的全面成长,还是只为一个挣脸的分数?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制订很多赢得物质奖励的规则,比如功课考到多少分、多少名会奖励给孩子什么或者满足孩子什么条件。制订这样奖惩政策的家长一定扬扬得意,因为一开始,孩子为了物质奖励确实是好好学习了一阵,可是最多过了6个月,同等力度的奖惩已经触动不了孩子的心,他便开始恢复“老油条”的脾性。家长盯一盯,他被动推进一下,家长一没留神督促,他马上开小差,还想出了“长时间蹲马桶看动漫”“长时间洗澡拖延写作业”“假装吃水果蹭电视看”这些独到的偷懒怠工方式。没错,看看家长与孩子签订的这些奖惩合同,看看这些事无巨细的物质引诱,与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方式有何不同?在孩子心目中,家长就像资本家,专门在他的鼻子前吊一根胡萝卜,连哄带骗驱赶他往前走,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工人,哪个会积极主动,生发出内在的创造力呢?“自从孩子上了小学,咱就再也没有写过论文,没有搞过科研,没为职称评定添砖加瓦。”“可不是,自从孩子进了小升初的磨道,我就推掉了所有的进修和加班,工作上也得过且过。”“你们这些牺牲算个啥,我一个好闺蜜,为了紧盯孩子的学习,把开得很红火的咖啡馆都关掉了;我还有一个姐妹,连单位公派去美国读MBA的机会都放弃了。”三个妈妈一台戏,当这样的戏文当着孩子的面唱响,会有什么后果?孩子要是懂事,一定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——妈妈为我牺牲那么多,我要是考不进前五名,不得羞惭死?我怎么有脸去面对妈妈那张寄予重托的脸?孩子这么一想,就会造成大考大滑坡,小考小失常的局面,就会陷入一到关键时刻就脑子糊涂掉链子的怪圈。孩子要是不懂事,就会这样顶嘴:“你在单位都不思进取,凭啥让我快马加鞭?”“你说我脑子不灵光?你灵光?你怎么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副教授也不是?”家长遇到这样的熊孩子,请不要着急生气,冷静下来想想,孩子并没有说错啊,工作是你的事,学习是我的事,咱们都对自己的事儿负责好不好?别老是把你自己的得过且过归咎于我,我可背不动这个锅! 现在有小学生的家庭,晚饭桌上、上学途中孩子与家长的谈话,已经被家长引导成了一种实用主义对谈,交流的主题无非是:你下一次考试如何提升排名,如何调竞赛奖项等级;为了引发老师对你薄弱环节的关注,咱们是不是要给老师送点礼?要是孩子天真烂漫,不切实际地对家长畅谈,他长大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——他要去大名鼎鼎的美国宇航局NASA工作,他要去发现外星人并与之友好对谈;他要学习最先进的电影特技,要拍出史上最厉害的恐龙电影;他要当手速最快,全世界最有人气的电竞赛手;他要创造一种飞车,可以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……面对孩子这些天马行空的梦想,大部分家长大吼一声:胡说八道些什么,你赶紧给我规规矩矩学习,以后考重点中学,考个好大学,考个公务员,捧个铁饭碗,也好让我们放心。家长认定孩子未来的愿望是渺无边际的幻想、不合时宜的美梦,认为他应该紧盯眼下的一亩三分地,只在这点儿地方不知疲倦地耕耘,其实这很不符合孩子热爱变化、热爱憧憬的心性。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,很难意识到他今天吃的这些苦有何意义,意识到他为什么要学习数学、英语、钢琴、电脑。如果他没有远期的目标,近期的艰苦学习他是很难心甘情愿去耐受的。唯有他意识到,未来的梦想与今日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意识到今日不辞辛劳是为了未来有更丰富的选择,他的内生动力才能发芽生根,茁壮成长。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小时候经常对他说的: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”作为一名勤于思考、亲力亲为养大两个儿子的妈妈,龙应台还清醒地认识到金钱和名声,都不是下一代幸福快乐的核心元素。
关注淘师家教网微信公众号,互动精彩。